【专业】规则建立,与快乐游戏的巨大冲突?与学习效率成正比?
来源: | 作者:Autism星心智援 | 发布时间: 2023-04-04 | 18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课堂规矩——家长永远的痛,

各位家长,你心里是不是也有着这样的担心?

家长惊讶,在我们这里:

刚开始的时候……我们的家长常常会有这些顾虑:

在干预前期,

我们为什么不把规则建立作为首要目标?

在游戏治疗中,

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明确地建立规则概念呢?


01、发育发展能力与心智发展能力要相匹配

婴儿降生来到世界,第一要务是与外界产生联系,以及调节外界带来的各种刺激,调控自己的身体动作以及情绪,

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影响外界,影响身边的照顾者。

在这一阶段,幼儿本身应该处于探索者的地位,进行主动探索,积极与外界建立联系。

儿童通过与外界的联系,从外界汲取到足够的资讯并进行处理后,

心中才会逐渐产生秩序性,这是儿童早期常规规则意识的形成过程。

在游戏治疗中,以发展取向、关系为本、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,认为无论是常规还是特殊儿童,都应该遵循发育发展规律。

除了遵循与儿童年龄相符合的发展能力以外,我们还要考虑儿童的心智发展能力。

针对心智发展能力与年龄发展能力差异较大的儿童,他们的社会性心智能力较弱,

要优先考虑心智能力与发展能力相匹配,大量提升较弱的社会性心智能力。

治疗关系的好坏对于治疗效果的作用也非常关键,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尊重、接纳、包容、安全的空间,

给予孩子探索外界以及对外界、他人产生兴趣的条件。

在愉快的互动中提升孩子的心智能力,让孩子享受与人的社交互动,促化孩子自主自发的社交动机,增加社交动机的多样性。 


02.让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

幼儿通过对外界的感知探索,激发对外界探索的欲望,激起孩子自主自发学习的动机。

如果孩子长期在固化的模式下进行被动学习,形成被支配的社交关系,自主自发的探索欲就会逐渐消退,思维固化不灵活,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下难以使用技能。

所以我们在干预的过程中,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探索,激发主动性的学习环境,让我们的孩子在探索、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。

在强烈的社交动机驱使下,进行自发主动的技能运用。社交对孩子来说,是主动建立并且是有趣的过程。

 

03. 放大自我意识的作用

我们的孩子在大人的高频要求及指令下学习,可以建立较好的配合、服从意识,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。

但是与此同时,孩子的自我意识通常并未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得以提升,更有甚者,是被限制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的规则,通常儿童对其缺乏思维层面上的理解,建立起的规则是他律而并非是自律

儿童的自我意识被长期压制,可能在预后上产生两种后果:

其一,自我意识长期低下,造成儿童自主性不足,没有成人的指令或者要求的情况下,无法主动做事。

另一种情况是,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,儿童自主发展出一定自我意识后,开始抵抗规则,引发情绪问题。

更有甚者,儿童会产生厌学情绪,不愿意进入课堂,或者在课堂中以减少回应、走神等被动的方式进行逃避。

我们希望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够在干预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,强调让孩子觉察自我的需求、自我的情感;

给予孩子表达需求与情感的机会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表达与沟通是有效的。

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,心智能力也会同步增长。

 

 

Q:那么,什么时候建立规则比较合适呢?

A儿童具备对环境的调节能力,对人有意识和兴趣,并发展出与人亲密的互动关系,

能够理解简单语言,以及回应并发起简单的沟通,说明我们的孩子具备了基础的社会化能力。


⭐️这时对孩子讲规则讲道理,孩子是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行为常规,遵守和服从带给他们的社会性意义。

 

⭐️我们就需要给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概念了,这时往往仅需要一小段磨合的过程,

孩子就能够从“他律”的规则遵守阶段慢慢过渡到“自律”的规则阶段。

 

⭐️当孩子能够真正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时,我们的规则建立才是有现实性意义的。处于自律规则阶段的孩子,

能够更好地理解与遵守不同环境下的规则要求,社交认知程度高,有利于孩子日后的校园融入和社会融入。

 

课程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