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孩子能力还不够,上不了社交课……”
来源: | 作者:Autism星心智援 | 发布时间: 2023-05-15 | 16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在咨询沟通前期,许多家长都会发出这样“遗憾”的声音。

随着自闭症谱系知识的普及,越来越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孩子的核心缺损在于社交沟通能力,需要“重点解决”的也正是孩子的社交沟通技巧。

但“社交”发展与口语沟通、指令跟随,认知概念之间,存在怎样的关联性呢?甚至“社交沟通”是否必须在“会看、会听、会说、会玩”以后,才开始呢?

其实,人与人之间的“社交”,起始甚至远早于孩子开口说话,开始走路……

“前阶”社交重点——

社交意向(社交动机)

(常规儿童0-1岁社交沟通发展)

每个婴儿生下来都无法立即开口说话,甚至难以独立抬头,无法移动。但是,小婴儿依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,不停与外界进行社会交互。

出生后约一个月,婴儿就会对熟悉的照顾者的脸孔有反应,凝视妈妈的眼睛。

约三个月时,就会出现“社会性微笑”,在父母或其他养育者出现时,他们会自己把头扭向照顾者的方向,对亲近的人们露出笑容。

当婴儿的肢体发育更加成熟以后,他们会向亲密的照顾者伸出双臂,要求拥抱。并且此时,他们已经学会了敏感地“捕捉”父母的情绪,调节自己的声音和举动……

这些,都是尚未发展出语言的婴幼儿与父母人生最初的“社交互动”,也是决定孩子对人兴趣的“社交意向”的起点。

所以,常规发展儿童社交意向的出现远早于语言、认知、运动的学习。我们的孩子尽管年龄已经超过了这一阶段,但有时候,尚未具备这一阶段的能力。

这时候,我们要重视孩子早期的“社交意向”,孩子具备了“社交意向”,后续的学习也会更有动力。


社交意向的缺乏,导致认知语言能力的主动性呈现不足,它们间的因果关系要注意分清,社交意向不解决,时间越久,孩子的症状表现会更明显,甚至会随之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,认知语言能力的提升不等于孩子就会社交,就自然而然,有社交动机。




注意:

缺乏早期“社交意向”的表现


1、不对视

缺乏社交意向的儿童,对人,甚至亲密照顾者的脸孔缺乏反馈,很少或者无法注意到熟悉大人的出现或者离开。


在日常互动中,他们没有或者极少与照顾者进行眼神的对视,对照顾者发出的社交信号(如:唤名,简单指令)反应弱或无反应。



2、无兴趣

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兴趣或者兴趣狭隘。较少探索外界,把玩玩具的种类及方式固定且较为单一。

对外界的刺激过分低敏或者过分敏感。进入新的环境后表现得漠不关心或者退缩,不会主动观察或探索世界。


3、少动作

在与人的交互中,缺乏或较少运用表情、眼神和非口语动作进行沟通(如对人露出社会性笑容,伸手要求拥抱,使用食指指表示想要或感兴趣等)

对他人发出的非口语社交信号(眼神、表情、动作等)也缺乏理解和恰当反馈。


4、缺亲密

和亲近的主要照顾者缺乏亲密关系反馈,少或无法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亲密举动。对照顾者的情绪变化缺乏察觉和反馈。

对亲人的出现或离开缺乏明显情绪反馈,完全不害怕或完全不接触陌生人。


❤️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,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,帮助他们提升:

1、对外部世界的兴趣

通过社交游戏,老师和其他干预者们可以辅助孩子探索外部的世界,帮助他们逐步调控生理系统对外界的反馈。

不够敏感的,我们通过夸张的互动增加对外部世界刺激的反应;对刺激过敏的,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他们逐渐学会调节自身。


2、对他人的意识

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互动作为媒介,让孩子认识到“人”的存在,对“人”建立意识:我可以和身边的他人互动,并且这个过程是安全和舒适的,并在互动中学习如何与“人”进行基本的互动,如何专注地维持互动。

在这个阶段,我们的社交互动可以暂时不包括大量的口语或者认知概念,可以是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的交互,帮助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对人意识和提升对人的兴趣。

以玩具为媒介

老师与孩子进行感知觉互动


3、对照顾者的亲密反馈

通过与孩子大量的愉悦互动,让孩子体验到与人互动的乐趣,对“人”产生正向的感情,逐渐喜爱“人”,并对熟悉的人产生亲密、热爱的感觉。

在此基础上,逐步发展出对“人”情感最初的认知,尝试捕捉他人的情绪反馈,简单调节自己的举动(如意识到老师“严肃地瞪了自己一眼”时,停止当时的动作;看见妈妈“被吓了一跳”时,主动接近妈妈)



4、对照顾者的亲密反馈

通过有意识的引导,帮助孩子认识到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关系,以及物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与影响。

通过社交游戏互动中,老师和其他大人可以给到孩子较为及时的帮助,帮助孩子正确地按照功能操作、探索玩具,提高其操纵身体和物件的技巧。


课程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