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长答疑】“社交&冷漠型”,干预思路?
来源: | 作者:Autism星心智援 | 发布时间: 2024-09-06 | 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家长疑惑:

干预前期,孩子症状非常典型:连人都不看不理,也不开口,只会排积木,开关门,很刻板,一点能力都没有,怎么跟人玩,怎么能发展社交呢?先储备能力,再进行社交?没有能力储备,怎么可能社交!


社交"冷漠"......

1 没有或极少眼神关注他人。

2 需求少,不哭不闹,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缺乏反应。

3 情感缺乏,对养育者的离去或出现没有反应。

4 兴趣狭隘局限,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、刻板的活动中。

5 没有或者只有极其简单的口语,通常未能发展出功能性语言。


“社交冷漠”,如何破冰?

“社交冷漠”的孩子,普遍缺乏社交意向,没有建立起与外界,他人的兴趣与联结。


他们通常是神经系统敏感度不够的孩子,又由于谱系障碍的影响,更加难以在自然的环境下,有效接收外界信息,与外界建立联系。


因此,他们往往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够对外界带来“影响”,对外部的世界兴趣缺乏;也难以将自己得到的“照顾”与外界的“养育者”建立联系,所以表现“冷漠”。


干预的首要目标,是激发他们的社交意愿,建立他们探索外界、与人交往的兴趣。


当孩子对外界的意识比较冷漠时,他们缺乏从外界有效接收信息的能力,对语言认知等信息较难进行主动吸收(记不住/容易忘)。


这时候,如果我们通过生硬的教学,只专注于信息的输入(强硬地塞语言认知概念),孩子对外主动性差,是相当难接收的,学习效率并不高,常常是无效学习(有学习过程,没有学习成效)。


并且,这种做法还容易让孩子对“人”产生无趣、甚至厌恶的想法,破环关系的建立,进一步阻碍这些孩子与人联结,导致孩子出现“社交回避”,人为地破环了孩子恰当的情感发展。


正确的干预思路是,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,增强互动性,提升孩子对环境信息的感知体验能力,提高孩子与外界互动的意向,发展孩子的社交主动意识;与孩子进行大量的愉悦互动,让孩子享受到与人互动的乐趣,意识到:人是有趣的,乐于与人产生联结。


建立孩子社交意识后,逐渐给孩子输入基础的交往技能,这样才能较快地建立社交基础互动能力。

发展互动游戏,激发社交动机


01 增强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反应

孩子在出生后,往往会自发对身边的感官刺激产生反应。“冷漠”的孩子,他们对感官信号往往缺乏敏感,反应迟钝。


通过人际互动游戏,老师和其他干预者们可以辅助孩子探索外部的世界,提升身体的感知能力。


通过夸张的互动,增加孩子对外部世界“不够敏感的”刺激的反应,拓展他们探索外界的兴趣,改善兴趣狭隘的行为特征,发展游戏技巧和思维。


02 提高对人的意识和兴趣

出生一段时间后,婴幼儿会开始对父母或者其他主要照顾者产生特别的喜爱,意识到“人”是特别的存在会照顾自己,对“人”产生特别的关注。


社交“冷漠”的孩子对周遭刺激缺乏敏感度,也会影响他们对人的关注,与人的联结。


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游戏,加入孩子的游戏,帮助孩子意识到:“人”是有趣的,增强他们对“人”的关注和兴趣,与人建立情感需求。


03 与人建立亲密联结

在孩子对人意识的基础上,通过社交游戏互动,建立孩子与他人的正向联结,让孩子在这种联结中体会到亲密。


亲密关系,是社交沟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。孩子需要通过与人的亲密联结,发展恰当的情绪情感,提升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。


孩子喜欢人,喜欢社交,才能发展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情感,从而延伸到理解(同理)他人的情感,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,发展社交认知和思维。

图片

课程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