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家长求助:
“我家孩子上学了,常规遵守和学业问题不大,目前以社交心智解读能力为核心干预目标,提升及优化社交思维,网上能够搜索到的大部分游戏,对我孩子来说都太简单了,能推荐一些符合我孩子能力的游戏吗?好玩有趣且有助于孩子社交提升的!”
今天,我们来推荐一些社交高阶儿童可以进行的居家游戏哦。
以气球为媒介,在家庭对抗赛中大展身手,体验竞技对抗的乐趣。
#基本原理#
● 孩子在居家环境里也需要一些能够消耗精力的身体活动。● 进行对抗,竞争游戏,能够增加孩子对比赛,输赢的体验感,促进孩子理解这些概念。
#游戏流程#
1、与孩子商议游戏规则:每个人脚上都绑上一个气球,现在我们需要互相踩气球,谁先把对方的气球踩破,谁就能够得到奖品。
2、与孩子明确游戏奖励及惩罚规则,如:游戏胜利的人能够得到一块糖果,而游戏失败的人作为惩罚要唱一首歌给大家听等等。
3、家长和孩子在场地上进行游戏,以尽快踩爆对方脚上的气球,同时保护自己的气球为目标,直到分出胜负。
#注意与变化#
● 在开始游戏前务必注意环境安全,将家具移开流出比较空旷的场地,或者在较大的软垫上进行。● 如果家里没有气球,可以使用保鲜袋或者塑料袋扎紧袋口代替。
● 如果孩子已经可以比较熟练的进行游戏,可以增加每个人携带的气球数量,或者增加参与游戏的人数,让游戏更加具有挑战性。
这个游戏适合在孩子出现犯错、耍赖、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时用于帮助孩子进行觉察,并调节自己的行为。
#基本原理#
● 当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心智能力时,对面向自己的错误、责难会有本能的逃避心理,面对错误时逃避问题的倾向,较容易回避思考和问题解难。● 但当孩子借助假想角色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审视同样事件时,他们会容易接受得多。● 家长也可以借助假想角色的策略,提升孩子想象力的同时,帮助孩子正视并努力修正错误。
#游戏流程#
1、选择一个孩子不常玩的玩具,或者用纸杯和白纸做一个小人偶,并且向孩子介绍:“这个是小调皮,从今天开始,小调皮就住在我们家咯~”2、然后和孩子一起玩扮演游戏,如:孩子打碎了玻璃杯,家长拿着小调皮玩偶,走近碎玻璃并说:“哎呀哎呀,小调皮来咯~乒乓!发生什么了?”,引导孩子回答。3、使用“小调皮”的角色帮助孩子理解事件后,鼓励孩子思考“小调皮”应该如何弥补错误?孩子想出方法策略后,使用图画或文字写在纸上。4、游戏结束后,在实际情境中鼓励孩子去模仿“小调皮”的做法,修正和弥补错误。
#注意与变化#
●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,在扮演游戏进行时,大人可以使用纸笔描绘场景,更加易于孩子理解
● 使用图画还是文字呈现策略方面应结合孩子的能力与偏好,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,不必拘泥于方式。● 孩子熟悉游戏后,“小调皮人偶”可以作为一个视觉提示物件,摆在家中显眼的地方,提醒孩子可以如何行动
材料:大块硬纸板,白纸,水彩笔,蜡笔,胶水,彩纸,旧杂志
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孩子理解愤怒的保护作用,以及学习更好的方法抒发愤怒情绪。
#基本原理#
● 许多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着愤怒的困扰,有的孩子将愤怒不适当地宣泄出来,变得易怒;另一些孩子则压抑愤怒,变得忧郁,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。
● 孩子需要了解愤怒是一种为了保护我们而产生的情绪反应,通常代表一种警告,了解愤怒在哪些时候能帮助我们。
● 孩子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自身愤怒情绪的来源,以及在愤怒时使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宣泄,提高问题解难的能力。
● “盾”的意象通常代表着保护,孩子在“盾”的遮挡下通常容易感到安全,产生梗有利于他们面对愤怒情绪的环境。
#游戏流程#
1、准备一块大块的硬纸板,然后告诉孩子,这是我们的“愤怒之盾”。
2、与孩子一起在“盾”的外层用彩笔画上自己的愤怒,包括愤怒时的表情,愤怒时的行为,愤怒时会说什么话,等等。3、与孩子讨论导致愤怒的原因,将他们也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加入到“盾”上。
4、转到盾的另一边,拿出另外一张纸让孩子描绘出生气前一刻的感受(如:悲伤,被抛弃,痛苦,失望等等)帮助孩子更深入了解形成愤怒的原因,及它如何保护我们。5、和孩子一起躲在“盾”的后面,想象现在那些纸上的“感受”正在攻击我们,而我们和孩子一起举起“愤怒之盾”来抵挡。在想象游戏中,慢慢体会如何疏导自己的愤怒
#注意与变化#
● 如果孩子想象力丰富,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更多相关材料(如:一把剑)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“有力量”对抗情绪,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掌控能力。
● 游戏结束后,可以保留“愤怒之盾”,如果孩子真的陷于愤怒时,可以和孩子一起躲在盾后面,这会给孩子安全的感觉。
成为超级英雄,是每个小朋友内心的憧憬。通过游戏,与孩子一同体会一把“超级英雄”的成就感,认识英雄人物。
#基本原理#
● 在孩子能力尚不足时,通常由身边的成人负责评估并把控他们的能力阶段,随着孩子的心智能力提升,他们需要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开始拥有一定程度上的把控。
● 超级英雄扮演游戏,有利于孩子在“天马行空”的假想情境中把控自己的现有能力,并探索如何运用能力。● 通过此类角色扮演游戏,家长和孩子探讨抽象的“英雄人物”概念,提升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。
#游戏流程#
1、和孩子一起观看孩子喜欢的“超级英雄”绘本或者动画材料2、使用纸笔,结合材料,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“超级英雄”,讨论“超级英雄”会拥有什么超能力,会有什么了不起的“成就”,为什么人们把他们称为“英雄”等。3、设计完成后,给孩子准备能够用来代表自己的玩具,或者一条披风,一个面具等,有象征性的装扮材料,让孩子来扮演“超级英雄”。4、鼓励孩子像“超级英雄”一样,在家里尝试完成力所能及的“成就”(如,简单家务,学习任务等)。
#注意与变化#
● 在观看材料的步骤最好选择孩子平时就偏好的材料,孩子更容易有代入感,在观看的过程中,适当与孩子进行互动。
● 当没有道具服装时,可以考虑进行自制,或者与孩子一起进行自制,如:使用纸张和浇水制作一个超级英雄面具,等等。
和孩子一起化身日理万机的“国王”,解决家里的大小事务,学习如何担任领导者,领导团队。
#基本原理#
● 通过想象与角色扮演的手段,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“不属于原本自己”的角色,通过演绎提升想象力以及问题解难能力。● 通过角色扮演,促进孩子理解“权力”和“领导者”的抽象概念,并且能让孩子在模拟环境下练习“如何指挥团队,担任领导角色”的技能,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领导者的社交角色。
#游戏流程#
1、家长先给孩子讲“国王”的故事,帮助孩子理解“国王”角色2、家长将皇冠(塑料或用纸制作)放在孩子面前,举行一个的小“仪式”,为孩子带上皇冠,并隆重地对孩子说:“现在,你就是我们的国王了!”3、“加冕”完成后,由父母来进行“上书”,提出目前需要完成的任务,然后让小“国王”担任发号施令的一方,和小“国王”一起思考如何恰当安排,共同完成任务。
#注意与变化#
● 可以从简单的居家日常“任务”开始,比如:饭前摆碗筷。● 在游戏过程中,要确保留给孩子决策,思考和尝试的空间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允许孩子试错● “加冕”尽可能扮演得正式,对孩子明确“国王”的角色是游戏场景下特有的,与生活中的其他场景做明确的区分● 面对能力非常好的孩子,可以将“发现、提出问题”一步同样交给孩子来定夺,让“小国王”自行决定这次需要解决的问题,并作出判断
因材施教,个性化方针
八大小组目标,常规社交并行
接触朋辈,融合型团体
促进关系发展,多方社会互动
百般情绪,沉浸式体验
提供丰富资源,浓缩社会情境
动静结合,半结构活动
捕捉关键时机,灵活调整形式
增加运用,整合性思维
拼凑技能碎片,迁移所学知识

中心地址: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