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“今天我们来读绘本
我们开展“星心读绘本”,坚持家校结合的理念,帮助家长持续不断巩固学习:1、介绍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使用的“绘本三结构”(听一听、说一说、玩一玩)教学策略,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及配合老师的教学4、鼓励亲子共读,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同时,更好地开展亲子互动,强化亲子关系。
绘本名称

《谁咬了我的大饼》
- 处于认知精进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绘本学习形状与形状比较。
- 尤其推荐对图画偏好、或者能够理解故事所带来的幽默感的孩子阅读。
小猪一觉醒来,辛苦做好的大饼竟然缺了一个角,到底是谁咬了他的大饼一口呢?小猪开始行动了,一个一个去询问小动物们。跟随着小猪去找出这个秘密吧!




讲解建议:
“小猪做了一个大饼。”(引导学生指出或者重复“大饼”)
“现在,他睡着了……呼噜呼噜”(可以和学生一起做“睡觉”动作)
“小猪醒啦!咦,他的大饼……”(引导学生观察大饼的缺口)
“被咬了一口!是谁!”
“小猪找到……小鸟。”(假如学生有能力,可以引导学生接话)
“小鸟小鸟,是你吃了我的大饼吗?”(教师这时可以使用摇头,摆手等动作提示“不是”,引导学生回应,如果学生不能回应则自己继续讲述)
“小鸟咬了一口大饼。啊呜!”(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咬的动作)
“看,一样吗?”(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)“噢,不一样。”
【孩子达到精进阶段后,可用策略也变得更加丰富,除了运用有趣的语言表情等,还可以在讲故事过程中采用适时的提问,帮助孩子培养和掌握预测、假设、验证、联结等阅读策略。以上仅为绘本阅读示例,我们鼓励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发现更多趣味阅读的方式】
拓展活动:
【通过进行“生活经验迁移”,帮助孩子将故事与生活实际相关联,图文结合提升孩子阅读过程中的理解、表达及思考以上仅为绘本延伸活动示例,我们鼓励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发现更多趣味阅读的方式】
作者信息
绘本名称
《妈妈发火了》

- 适合正在学习情绪情感的儿童在阅读中体会情绪情感变化。
- 故事连贯,充满幻想,适合已发展至假想游戏的儿童阅读。
- 尤其推荐对丰富的色彩偏好、或者偏好奇幻充满想象的故事的儿童阅读。
妈妈发火了!对于所有小朋友来说,都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体验啊,小男孩小山在一系列的调皮捣蛋后,妈妈终于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大发脾气了,最后,小山竟然消失了,妈妈要怎么样把小山给找回来呢?



讲解建议:
“我们来认识一下小山,今天他的午饭是他最喜欢的炸酱面!”
“你看这个小山,一边吃,一边在玩炸酱面!这样对不对?”(引导回答,不对的)
“噢,我们想想他这样以后会怎么样?”(使用图片引导回答,妈妈会生气的)“对,你看妈妈叉着腰,哼,妈妈生气了!”
“现在小山在浴室里,你看他又在做什么?”(停顿及引导学生读图片回答,如“在玩泡泡”,“拿马桶刷和搓衣板滑冰”,“把水撒的到处都是”等等)
“天哪,弄得满地都是泡泡。诶,这个时候妈妈来了。”(引导学生读图,表述“妈妈生气”或者其他相关内容)“对了,妈妈又生气了,你看,妈妈头都炸了!”
“诶,你看看小山,又在做什么?”(阅读到第三页,可以通过停顿引导学生自行描述场景或者事件,以及“妈妈生气了”)
教师可进行拓展提问:“这时候假如是你这样做,你的妈妈会怎样?”等等。
【优能期的学生,我们更加鼓励他们在绘本阅读中,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、想法、愿望,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,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,帮助学生领悟和建构故事的社会性主旨。即使是进入了优能期,依旧需要使用趣味性的方式,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共读,以维持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。以上仅为绘本阅读示例,我们鼓励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发现更多趣味阅读的方式】
拓展活动:
角色扮演游戏“妈妈生气”,构建一个场景,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,演绎一些“会让妈妈生气”的场景,在演绎的过程中,切实体验绘本主人公的情绪情感。演绎结束后,引导学生思考,妈妈为什么生气,妈妈生气时候的状态(表情、动作)是什么样子的,妈妈生气该怎么办,怎样才能不惹妈妈生气,等等。
主题创新游戏,结合绘本主题使用绘画,或者是其他游戏材料鼓励孩子创新,可以拓展绘本的故事(如之后会发生什么,等),或者紧扣主题,延伸其他内容。
【在优能期,我们与学生的互动加入角色、规则游戏,情绪情感,社交心智思维等内容,深化学生对各类社交及生活情境的理解】
作者&译者信息
麦田文化 /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