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长答疑】真是难倒“爸妈”,游戏干预,“难”在哪里?
来源: | 作者:Autism星心智援 | 发布时间: 2024-06-04 | 3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|家长疑惑|

感觉老师在课堂上很轻松就可以跟孩子玩起来,很自然,很灵活。


为什么跟老师玩看起来那么简单,而我们在家,就怎么都玩不起来,甚至孩子还拒绝我们参与?


我们来之前,曾经尝试给孩子做干预计划,自己在家看书也学了不少,但总感觉看书学是一回事,真要上手教,孩子根本不配合我。


最头疼的问题,有些东西,教了孩子也学不会,即使有时候能够教会孩子一两样东西,下一步也不知道怎么教,教什么,干预就一直没什么进展。


居家干预实施怎么那么难?应该怎么办呢?




|老师解答|

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,通常包含:干预目标、干预策略、学习动机。


家长想要尝试居家干预的实施,但专业储备不足,未能正确设定与孩子现阶段相符的干预目标,及干预策略较局限,加上孩子的学习动机不足,令干预效果甚微或进度缓慢。




Part 01.影响因素一 → 干预目标


干预开始前,设定目标非常重要。


不同类型的孩子,面临的问题不同,需要的干预也不一样,比如我们的自闭症谱系儿童,


如果没有科学设定干预目标,教学的内容就不一定符合孩子当前的需要和能力水平,目标过简单或者过难,就会出现“很难教会”的现象。


而且,对于干预目标没有长期的规划,干预目标零散,难以循序渐进,是盲目和效率低下的。


在机构,干预目标需要专业的老师和评估团队,评量孩子处在社交沟通体系中的哪个阶段,各项能力细化发展情况,才能定制干预目标。


评量过程中,评估师会结合孩子的诊断,评估量表数据,评估员与孩子的互动表现,家庭反馈等多方面,综合判断孩子现在的能力,发展阶段与学习倾向。


再结合社交沟通发展体系,以及孩子的年龄,家庭需求,专项化、个性化定制孩子所需的短期和长期干预目标。


所以,进行干预之前,我们要重视干预目标的设定,目标符合当前孩子的社交沟通阶段和能力水平,学习需求,并设定全方位循序渐进的短期,长期目标,才能确保干预顺利进行。


如果家长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巧,则在安排居家干预时,需要重视干预目标的合理制定;如果家长缺乏相关专业基础,则最好求助专业机构、专业人士的协助。



社交沟通@三种评估

Part 01.入学评估


学生入学时都需要进行社交沟通标准化评量,课程目标评估,制定短期及长期课程目标。


评估老师与教学老师、教务老师进行研讨,出具初期教学目标后,由评估老师与家长进行评估分析讲解。


Part 02.阶段性评估


每个季度,任课老师及督导老师会为学员开展阶段性评估。


督导老师进入课堂,评量目标完成情况后,与教学老师、教务老师一同更新个案下一阶段的短期干预目标。


目标更新完成后,督导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,告知家长目标变更状况,给予配套的进阶居家干预建议。


Part 03.标准化评估



个案干预一段时间(通常每半年为单位)后,专业评估老师基于能力测评量表,评估个案能力位于量表中的确切水平。


结合初次评估/上一次阶段评估的结果,绘制个案能力进展图,直观展示个案能力进步状况。


结合能力进步状况及课堂开展情况,制定长期目标,并由评估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,告知目标变更情况,给予配套的干预建议。


Part 02.

影响因素二 → 干预策略


面对不同类型,不同干预需求和干预目标的孩子,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。


比如,在物件概念、词句教学中,更加适合采用结构化,直接的教学模式;但社交动机、对人的兴趣方面的目标,则往往需要使用灵活的游戏干预来激发。


孩子学习风格,目标阶段的不同,往往也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。比如,后阶心智思维阶段的孩子,往往需要采用非常灵活的干预策略,才能匹配需要孩子灵活反应的心智阶段目标。


家长刚接触干预,进行干预实施,实施的干预策略往往是单一和局限的,这也是居家干预中,教学时使用的策略可能未能和孩子的学习风格、教学目标匹配,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推进。


要顺利实施家庭干预,需要家长对特定目标采取合适的干预策略,如果家长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,则在居家干预时,应该注意策略与目标的匹配;如果家长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,则最好求助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。




综合性干预策略


我们的老师学习的治疗理论基础,包括人本主义、发展学、认知行为和家庭系统理论,结合了游戏治疗和行为治疗方法。

治疗中游戏治疗和行为治疗形成协作,并以游戏治疗为基础,整合了多种循证实践的疗法,包括认知行为游戏治疗、示范、自然情景游戏治疗、强化、脚本法、自我管理、社会化叙事、社交技能训练、视觉支持,以及结合儿童中心游戏治疗、亲子游戏治疗、家庭游戏治疗、沙盘游戏治疗等游戏治疗方法。


上课老师在开始上课前,均接受过相应的技能培训,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,灵活地采取多样化的干预策略。


在社交沟通干预中,我们还会给孩子安排不同的老师,增加课堂交互对象,交互形式的多样性,相互配合,给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援。


Part 03.

影响因素三 → 学习动机

不快乐,无干预,这是在自闭症谱系干预机构之间流传的一句话。


孩子,特别是学龄前幼儿,他们对学习的兴趣,学习的愉悦度,与学习效率有很强的关联性。孩子对学习的内容越感兴趣,学习过程越愉快,孩子学习越主动,学习效率也越高。


所以,高效的干预,必须在把握孩子的兴趣的前提下进行。


在这一方面,我们的家长往往是最了解孩子的人,如果在干预过程中,能够恰当将孩子的兴趣,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,居家干预的效率大幅提高。




|启发|

机构干预+家庭干预的前提下,家长无须成为家中的“老师”。


如果孩子当前不依赖机构或者学校,仅仅在家中进行居家干预,那么居家环境中,带养者不可避免要成为孩子在家的“老师”。


如果孩子已经在机构或学校进行干预治疗,家长在家没必要将孩子当成学生去“教”,尤其是生硬地“给任务”,要求孩子完成。


这样,不仅仅容易滋生孩子厌倦、逃避的情绪,更加会让孩子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出现断裂,疏远亲子关系。


如果父母的专业水平,居家陪伴的时间都有限,我们可以将居家的时间用在“陪伴”孩子上,与孩子进行一些简单而愉快的互动游戏。


让孩子在亲密的家庭互动中,感受到与父母的亲密联结,感受到与人相处的愉快,让孩子更喜欢“人”,家长同时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家庭互动关系,建立对孩子正向的,支持性的情感联结。


机构和家庭的作用有效结合,孩子进步才会更明显。


课程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