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长答疑】孩子本身沉迷物件,社交课只能跟人玩,不能再玩物件!?
来源: | 作者:Autism星心智援 | 发布时间: 2024-06-04 | 3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家长疑惑

自闭症孩子本身沉迷物件,就不能再玩物件了,还玩物件,会不会加重自闭症的症状,让孩子对人更不感兴趣了!?
提升人际互动,就不应该玩物件,就应该提升对人的兴趣,只能跟人玩!?


老师解答

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是:社交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兴趣及重复行为。


自闭症谱系儿童除了缺乏与人的社交兴趣外,沉迷物件,是他们局限性兴趣,重复刻板特殊的行为的一种呈现。


他们可能出于特殊的生理基础,感官异常(过分敏感、或者过分迟钝),更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刺激,更加难以像常规发展的儿童一样,对身边的人或物产生自然的兴趣与探索欲望。


于是,他们为了在环境中调节自己的感受,如使用自己少数的、熟悉的可把控的游玩方式来安抚情绪,逐渐发展就发展出了重复刻板的特殊行为,以及狭隘的兴趣、固执的思维等。


因此,为了让孩子走出“沉迷”和“刻板”,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与人社交的兴趣,对人的社交意图,以及要同步发展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意图,提升物件操控意图的思维能力。(人与物的意图)



建立社交兴趣的第一步:

从孩子的兴趣入手,以孩子的兴趣出发

让孩子对人感兴趣,是社交的第一步。


但是,当我们的孩子对物件有较为局限重复的兴趣时,我们往往不能直接将孩子粗暴地从“物”的兴趣直接过渡到“人”的互动。


沉迷物件的孩子,兴趣往往局限在物件上,对周围的其他人和事物缺乏关注。这也容易导致:在没有兴趣物件的时候,孩子由于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不熟悉,缺乏安全感。


这时,如果我们粗暴地剥夺孩子的兴趣物件,则孩子在这种社交互动中的感受,往往是无趣甚至负面的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更很难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人身上。


所以在早期,我们需要先跟随孩子的兴趣,从孩子感兴趣的物件上去切入。


使用兴趣物件,加入与孩子的互动,让孩子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,再将这种愉悦感,与“人”的出现配对起来。


通过跟随孩子的兴趣,让孩子觉得:“人”是有趣的,与“人”互动是安全、愉快的,才能一步步开启孩子沟通的大门。



家长追问

那在打开互动以后,我们就该少给孩子玩物件,引导孩子多和人交互了吧!?


老师解答

具备社交互动意识和兴趣后,我们和孩子“玩”,目的是提升孩子的心智思维能力。


孩子认知思维的发展,分为六大阶段,通过孩子的游戏行为和呈现方式,来判断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程度(家长们可以自查对应,了解孩子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):


1 感知觉游戏

通常于0-9个月开始发展。


孩子主要通过触摸、视觉、发声自娱、咬、抛或者扔东西来娱乐。


这一阶段的孩子,需要通过直接的触摸,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刺激,从而建立对外界的意识和兴趣。


例子:咬塑料玩具,抛球,排列玩具。


2 功能性游戏

通常于9-17个月开始发展。


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正确认识实用物件,并且按照正确的功能去操作物件。有时候又被称为操作性游戏。


这个阶段的孩子通过把玩各种物件,慢慢熟悉不同物件的名称及其功能、特性,建立物件概念。


例子:将车子用来推,杯子装水,梳子梳头发。


3 建构游戏

通常于24个月左右开始发展。


孩子在这一阶段会有意识地组合不同功能的物件,并且将它们搭配使用,完成一个较为完整场景的建造。


将零散的物件组合成完整的场景,是孩子进行思维的统合的过程随着构建场景逐渐复杂,孩子的思维统合能力也逐渐提高。


例子:将冰箱、煤气灶、洗手池和锅、锅铲等玩具组合成“厨房”。


4 假想游戏

通常于15-36个月开始发展。


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将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东西,赋予物件不存在的特征,或者凭空想象不存在的物件添加进游戏中。


这个阶段的孩子,开始了逻辑从具象到抽象的迁跃。


例子:假装脸脏了擦一擦;假装空碗里有饭吃饭。


5 社会戏剧性游戏(角色扮演游戏)

通常于学龄前开始发展。


自己或与其他的成人、同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,在游戏里说该角色说的话、想该角色所想来推进游戏。


孩子在该阶段想象力进一步发展,并且能够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,开始发展心智解读能力,这也是心智阶的孩子在游戏治疗中的主要进行的游戏。


例子:过家家(爸爸、妈妈和宝宝),医生游戏(医生、病人)。


6 规则游戏

通常于5-6岁开始发展。


孩子开始和他人进行有一定规则的游戏,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。


这个阶段,孩子通过理解和接受游戏中的规则,给其后续在社交和集体中的规则意识打下基础。


例子:石头剪刀布、丢手绢、老鹰抓小鸡


随着游戏不断的深入,对人的兴趣也在逐渐加深,发展更丰富的社会性情感,社交沟通的深度也随之更丰富。



老师强调

“物”的兴趣与“人”的兴趣,并非对立面,两者缺一不可。


可以通过“物”的兴趣建立社交互动的桥梁,提升孩子对人的社交兴趣;也可以通过“人”的兴趣,拓展孩子物件游戏技巧的丰富性和认知思维能力,两者相辅相成,相互作用,促进彼此的优化发展。



只沉迷物件,但缺乏社交互动,孩子难以建立对人和对外界的兴趣,兴趣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发展,孩子会难进行更深入的社交互动。


只对人有兴趣,但缺乏物件操作技巧和游戏技巧,孩子的游戏思维难以向上发展。


常规儿童的游戏互动既包括与人互动,也包括物件与游戏技巧。游戏技巧缺乏,会让孩子难以加入他人的游戏,阻碍孩子与同伴交往,建立友谊。


总结

孩子对“人”的意识,不能通过忽视对“物”兴趣来建立。


让孩子对人与对物的意识,兴趣相辅相成,通过游戏不断提升心智思维,拓宽兴趣的广度和深度,孩子的社交沟通,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顺利发展!


课程分类